將科技依賴與人際連結的難題呈現於舞台
激發觀眾對自我及人際關係的思考
《獨腳絲打噏の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?!》 主演/文本創作
楊詩敏(蝦頭)

序/

在快節奏的科技社會中,智能手機的普及無疑重塑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及情感關係。蝦頭(楊詩敏)在新作《獨腳絲打噏の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?!》中,提問了這現象所帶來的荒謬與困惑。繼《獨腳絲打噏の難道停經才去愛》後,蝦頭再次以獨腳戲的形式,將科技依賴與人際連結的難題呈現於舞台,激發觀眾對自我及人際關係的思考。她在作品中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,更提出在科技主導下的愛情究竟是如何運行。


「獨腳絲打噏」是繼上一次的獨腳騷之後再次出擊,這次計劃的源頭又是怎樣再開始的?

《獨腳絲打噏の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?!》主演/文本創作 – 楊詩敏(蝦頭)

蝦頭: 今次計劃其實相當趕急,當我接獲再次開辦《獨腳絲打噏》系列的消息時,立刻開始思考當下最觸動我的題材。我回想起親戚的小朋友,他們雖然與我之間的聯繫已經十分親密,但亦都常常沉迷於iPad和網絡世界,讓我感到愈來愈難與他們建立真正的對話。每當我試著與他們交流,他們的反應僅止於大家互相打招呼,讓我深感無奈。但也能理解,畢竟如果從小就在一個充滿科技的環境中成長,又怎能不接觸這些科技呢?

然而,我內心深處卻受到了一些觸動。這些觸動並非近期才出現,而是隨著我觀察他們的成長而逐漸形成的思考。更何況,近年來AI技術的發展速度,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無窮方便與可能性。只需要輕輕一按,便能生成圖片、影片及各類資料,這樣的世界無疑是豐富的,但同時也令我產生了恐懼感。網絡的快速運行讓我不禁懷疑,應否跟上這樣的趨勢,心中充滿矛盾。

我的性格驅使我選擇不跟從這股潮流,我希望能找回自我節奏,緩慢下來,不再凡事心急如焚。這段時間,我練習禪修,讓我重新建立起與自己之間的深厚聯繫。在禪修的過程中,我能夠與樹木、大自然進行心靈的對話,讓我感受到過去、未來以及創作想法的交織。如今的我漸漸學會放下手機,即使周遭環境對科技無所不在,然而在自然之中,我的注意力轉移,學會珍惜與大自然的聯繫,少了與虛擬世界的交集,生活變得愈加充實。


「手機依存症」對你來說是否一個現代都市女性對戀愛的一種狀態?你覺得是更好?還是一種病態?

蝦頭: 題材中我是加入了自己的心路歷程,在這個大環境下找到和自己相處,或者和心連結的旅程。我曾經因為過量的資訊而感到迷失,常常問自己,如何在這個高速變化的世界裡找到真正的自我。創作也是需要我去尋找的一個過程,這需要時間、耐性及不斷反思。手機和網絡科技給予我們便捷的選擇,然而,如果某一天手機沒電,或是我們無法上網,剩下的世界又是什麼呢?

當手機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時,我們確實能夠利用它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方便與效率,但這並不代表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或表達自己的情感。在這個數碼世界中,我可能讓自己陷入了虛擬世界帶給我們的安全感,從而忽視了現實生活中人際互動的必要性。與親人的交流,有時並不如在手機上那麼容易,因為對方可能並不在意我想要表達的情感。而這種困難恰恰反映了我們在追求安全感的過程中,對於真實的情感交流產生了疏離。

因此,我希望透過這次的作品,來引導自己以及觀眾重新思考與自身的關係,並促進對自我的愛惜與關注。


今次再次以「獨腳戲」的形式去演繹,內容和形式上會否有新的處理?

蝦頭: 這次無論在內容上還是形式上都有所不同。我透過角色,深入理解她內在的掙扎和成長。我和她展開了極為個人的對話,這也是我與自己內心和解的一部分。過去我曾經在關係中一直想要迎合他人,希望能夠取悅周圍的人。在我之前的作品《獨腳絲打噏の難道停經才去愛》中,我開始體驗到愛自己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,對我的演繹技藝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。當我再次有機會創作一個獨腳戲時,我希望能將這些反思和自我認識的過程融入到作品中,以更活靈活現的方式展現在舞台上。

在這次的表演中,我所使用的角色戲劇形式讓我能夠演繹多個不同的人物,但這並不是我以往所采用的方法。這讓我面臨另一種挑戰,因為必須在表演中交換身份,將我現有的身份與角色中的各種人物相結合。這樣的挑戰激發了我探索和挖掘自我的願望,我希望通過這種表達手法,將我的另一面呈現給觀眾。


另外今次與海潮和張錦程合作,這個陣容你覺得是一個怎樣的組合?

蝦頭: 今次很幸運有我的監製Gabby去作出安排,她是我的好朋友,我們是在法國大師PhilippeGaulier的課堂上相識。她擁有UCLA的學位,然後又在紐約修讀和鑽研獨腳戲,對藝術充滿熱情。我與她同樣熱愛表演,因此我們一直互相支持、共同成長。在之前的《獨腳絲打噏》系列中,Gabby作為我的創作團隊一員,對我的作品有著重要的影響。而這一次,她則幫我邀請了海潮和張錦程,讓我們得以一起探索創作的可能性。

我與海潮和錦程的認識已有多年。早在我18歲的時候,我就與錦程合作過,那是我的第一個音樂劇《遇上1941的女孩》。我一直十分尊敬他對戲劇的熱愛,尤其是他作為一名優秀的戲劇老師所展現出的專業。此外,我也曾欣賞過他出演過的電視劇的作品《三命》,對他的演出印象深刻。

在這次創作中,我對自我技術的信心增強。我希望通過這部作品來探索表演的力度,了解我的演技可以朝哪個方向提升。過去我參與的戲劇創作多是以我熟悉的方式進行,而此次則有機會讓我跳出舒適圈。海潮和錦程對我探索自我表達的想法極為支持,並且希望能幫助我實現這方面的突破。在整個創作過程,我主導了故事的講述,這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成長。


比較起之前的創作,今次覺得這個計劃最具挑戰的地方是甚麽?觀眾(絲打們)又可以帶一個怎樣的心態來看這個劇?

蝦頭: 某些在之前作品出現過的元素如與觀眾的互動、唱歌及角色扮演等在今次演出仍然存在,但我選擇了一種全新的方式進行表述。這次的作品不再是片段式的,而是一位「說故事的人」在傳遞一個完整的故事。相對於上次的創作,我不確定這次的表現會產生哪些影響,因為我在舞台劇的範疇中,這次的探索幾乎是我未曾踏足的領域。

我的藝術喜好與個人發展之路有著顯著的反差。我所偏愛的藝術形式及表演風格與我習慣的創作手法並不一樣,這使得我面對這次創作時,能夠感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挑戰與勇氣。這種挑戰也是對自我認知的深入探索,我逐漸意識到,過去我對自己一直保持著很高的期待與要求,因此對自己過於嚴苛,導致缺乏對自我的欣賞。

這次的創作過程讓我反思如何學會對自己更加寬容,愛自己多一些。我希望在表演中能夠向觀眾分享這種自我欣賞的訊息,因為我始終是一個不夠愛自己的人。通過這部劇,我想傳達的是,當我們對自己溫柔一點,自然也能對別人溫柔一點。


總括而言,可否用一句說話去形容「科技與愛情」的關係?

蝦頭: 這麼近那麼遠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後記

通過《獨腳絲打噏の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?!》,蝦頭將科技與情感的辯證關係凝聚於簡單而深刻的語句——「這麼近那麼遠」。道出了現代人面對科技依賴時的矛盾與無奈,也引導觀眾重新思考如何在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中,找到與自我及他人的真實連結。在舞台上,蝦頭將會化身成觀眾心靈的引導者,鼓勵大家在科技的漩渦中,尋找那份真正的愛與關懷。

 

@dramadramahk @yeunghatou @yeunghatou @gabriellaso_official @hodim_hk

Special Thanks
楊詩敏(蝦頭)
Hair:Kenith_w_classy
Clothes Credits:BERTH @berth_hk
場地: @untilcoffee

#本土 #掂 #藝術 #好掂 #hodim #art #蝦頭 #獨腳絲打噏 #難道手機冇電才去愛 #港式癲狂幽默 #香港劇場 #獨腳戲 #本地劇 #壽臣劇院 #香港藝術中心 #小金鹿娛樂

@2025 by HODIM HONG KONG

好掂

/

尋找生活更多的可能性

《好掂》 涵蓋品味資訊藝文訪談,介紹小店、市集和藝術家,發現生活,啟動文化。